|
![]()
您的位置:
资料中心
>
重要文件
上海市教育工会(妇工委)2025年工作要点
作者: 办公室 2025-04-09
沪教工〔2025〕3号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教育工会(妇工委)(以下简称教育工会)成立75周年。2025年教育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持续提高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为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展现工会担当。 一、聚焦政治性,增强引领力,厚植深培新时代教育工会的政治底色 1.拓展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把党关于工会工作的一系列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方针,统筹推进思想引领、宣传教育、职工文化等工作,通过工会主席学习会、干部培训班、讲座沙龙等,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2.提升思想宣传质效。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挥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妇女研究中心)作用,将理论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作为年度研究的重要课题。持续开展“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工作,以先进典型为拍摄对象,展现上海优秀教师群体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执着追求和默默奉献。加强报纸、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合作交流,注重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对教职工的重视与关怀,展示教职工群体及工会工作的成效与进展。 3.讲好劳模工匠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增进劳模工匠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交流。加强劳模工匠的宣传力度,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做好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评选推荐工作,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全覆盖,助力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 4.开展思想引领专项活动。围绕迎接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市教育工会成立75周年等主题,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引领专项活动。鼓励原创性、互动性、品牌化,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文体活动、岗位建功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工会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组织优势和红色工运资源优势,激励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赓续百年工会荣光。 二、聚焦先进性,增强组织力,激发广大教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 5.推动教学竞赛提质增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举办第六届上海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推进竞赛成果的运用转化。着力发挥青教赛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区级竞赛成为选拔优秀选手、扩大赛事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围绕赛制情况、评分规则、时间节点等作好周密部署,有序完成报名推荐、材料提交、网络直播、现场评审等,做好全国青教赛选手选拔和带队参赛工作,力争再创佳绩。围绕全国青教赛助力教师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等内容,加强调研和联动。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责任担当,组织新教师入师入会仪式,增强新会员加入工会组织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助力教师队伍建设。举办“书法·板书·钢笔字”大赛,倡导教师勤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书写能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青年教师联谊会作用,开展青年教师主题论坛和教学公开课,为教师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 7.打造“教工赋能营”特色品牌。围绕AI赋能、身心健康、教师成长等主题,建构立体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教工赋能营”课程体系,提升全市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团队设计课程、开展宣讲,增强专业性和趣味性,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聚焦群众性,增强服务力,推动教育工会工作提质增效 8.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需求。深入开展教职工健康促进行动,提升教职工的健康服务便捷性和及时性。启动上海市第十届教工运动会,举办运动会启动仪式,开展球类、棋牌类、水上、田径以及其他项目比赛,丰富教职工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宣传宣讲、咨询服务、座谈交流、特色沙龙等活动,增强教职工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 9.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水平。落实民主评议机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教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主渠道作用,全流程跟踪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提高民办高校教代会规范化水平,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0.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健全教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扩大教师补充医保计划覆盖范围。做好做实帮扶工作,向困难教职工、劳模先进以及援边教师进行帮扶慰问,完善帮困援助实施办法,提高帮扶力度。开展跨省结对帮扶,完善援外干部“六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实与新疆、西藏自治区教育工会的结对帮扶工作框架协议。优化调整教职工休养政策,为教职工提供丰富的休养线路选择。 11.助力妇女工作蓬勃发展。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妇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集中表彰先进典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家庭友好促进项目实施。开展联谊交友活动,服务教育系统单身青年教师需求。推进妇女之家、爱心妈咪小屋建设,满足女教职工多阶段需求。 12.深化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区级教育工会建设,健全常态化市区两级沟通交流机制,探索协作联动新模式。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统筹整合服务数据和管理系统,以“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为抓手,助力工会智能化转型,实现AI赋能。深化工会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