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工会信息 > 妇女工作信息
2025年教育系统“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
作者: 丁子逸、张金雨 2025-06-12 来源: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工委

2025年6月6日下午,上海市教育系统“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在上海体育大学绿瓦体育书店召开。作为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本次推进会旨在推进教育系统“家+书屋”内涵建设,通过汇聚高校、区妇联及书屋主理人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张庆玲,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育工会主席、市教育系统妇工委主任张艳萍,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玲,市妇联家庭儿童部相关负责人、市教育系统妇工委、相关高校妇工委、相关区妇联负责人及“家+书屋”主理人代表参会。会议由市妇联家庭儿童部部长张燕华主持。

张庆玲在讲话中对市教育系统及各高校给予“家+书屋”项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市妇联要重点做好标准制定、流程规范、资源整合和问题协调工作;市教委要推动项目提质扩容,拓展建设领域和院校类型;区妇联需统筹属地建设,做好选点布点和资源整合;高校妇委会要争取党政支持,打造特色书屋。二是夯实基础建设。重点抓好环境营造、内容创新、队伍建设、宣传推广四要素。突出“亲子成长营”“父母加油站”“社群幸福圈”三大功能,组建专业团队,讲好书屋故事。三是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市妇联“中央厨房”资源配送平台作用,统筹区级特色资源,用好高校专业资源,培育志愿者社群,打造差异化服务特色。四是扩大服务覆盖,要在服务教职工的基础上,辐射周边社区、特殊家庭和全市范围,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提供精准服务,让更多家庭在优质教育环境中共享成长与希望。

张艳萍在讲话中指出,教育系统妇工委特别重视家庭教育,2024年已遴选出12个示范性家庭教育项目,最近首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成功举办,近百名学员积极参与,为家庭教育注入生机活力;作为34个民办实事项目中的新增项目,“家+书屋”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项目内涵建设。借鉴首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成功经验,精准对接家庭需求,开发系列课程,将“家+书屋”建设成为传播科学理念、促进亲子交流的重要阵地。二是创新服务形式内容。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精心设计多样化实践场景,增强社群互动体验,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协同联动机制。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在市妇联的统筹指导下,加强与各区妇联的协作,以“家+书屋”为纽带,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为广大家庭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杨玲致欢迎辞,她着重介绍了上海体育大学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特别分享了绿瓦书店这个“家+书屋”在空间布局、特色活动打造以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践。她表示,学校将继续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为“家+书屋”贡献上海体育大学的智慧与力量。

会上,张燕华介绍了上海市“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项目的整体背景、建设要求及前期工作进展,强调了该项目作为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性和目标——年内打造200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家+书屋”,致力于成为广大家庭“家门口”的家庭教育指导、文化培育和能力发展平台。

在座谈交流环节,“家+书屋”主理人代表、相关高校妇工委(妇委会)负责人、相关区妇联负责人、教育系统妇工委负责人相继发言,围绕“家+书屋”的特色定位、资源整合等展开讨论,并就当前存在的资源对接不畅、特色培育不足等困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与会各方达成重要共识:需建立高校-区妇联-书屋三方协同机制,重点在特色培育、资源共享、需求对接和环境营造四个方面加强合作,将“家+书屋”真正打造成融合“亲子成长营、父母加油站、社群幸福圈”三位一体的温馨阵地,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社区家庭。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被授予上海市第102号“家+书屋”称号的上海绿瓦体育书店。书店依托上海体育大学学科优势,精心打造了亲子阅读、志愿服务、关爱特殊人群等专区,并通过“心动·绿瓦”特色项目,“家庭开放麦”、“呱呱汇亲子悦读”等特色活动,将专业资源与家庭需求有机融合,努力把书屋建设成为兼具体育文化特色和家庭教育功能的温馨空间。

本次现场推进会的召开,为教育系统“家+书屋”建设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各方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区校协同,深化校地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家+书屋”在高校系统乃至全市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贡献力量。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020号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
教师博雅
沪ICP备100129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