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3 星期二
 
 
 
 
您的位置:工会信息>本会信息
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专报
2015-07-01 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是劳模评选表彰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仿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教育工会组织了系列学习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的活动。近日,又组织召开了系统首批1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劳模座谈会,旨在充分发挥上海教育系统劳模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总结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现将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做法
    2013年上海市教育工会在市教卫工作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市总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场地经费”等五有要求,以评促建,大力培育系统层面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于当年命名了首批17个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每个获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予一万元奖励资助。各基层工会组织也积极给予配套支持。同时,市教育工会和各基层工会组织还在劳模的休养休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进步,保护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创新创造热情等方面给予了众多帮助和支持。
    二、主要成效
    1、平台引领作用
    座谈会上,许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同仁都充分肯定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复旦大学的“钟扬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钟扬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一块很响亮的牌子,因为有了这个工作室把以往劳模个人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集团作战,把先前的游击战变成了阵地战。他现在正是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名义,吸引了一批企业与他们一切参与支持援藏工作,在上海和成都将分别为西藏大学建一个生物研究发展中心,把援藏工作从到西藏变为为西藏。再比如上海大学的孙晋良劳模从事的是涉密军工技术开发的复合材料,在没有创新工作室之前,本科生无缘进入他们的相关研究工作,影响了团队的梯队建设。现在依托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通过团队建设的目标,吸引了许多优秀的本科生加入,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2、孵化培育作用
    市教育系统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以来,进一步弘扬了劳模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成为创新工作室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两年来,1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已有“钟扬青藏高原生物学研究创新工作室”和“刘宪权法律服务创新工作室”等2个工作室获得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称号。另外,“刘宪权法律服务创新工作室”所在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成为今年的“上海市模范集体”;“曹建辉艺术教育工作室”的成员赵学禹老师,今年也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乐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室”已成为上海市首个民族教育基地的建设单位。
    3、成果辐射作用
    这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特别是普教系统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了强大的辐射作用。如“仇忠海中学校长实训工作室”自挂牌以来,以他为核心,不仅为上海基础教育带教了一批年轻有为、富有活力的中学校长,而且还面向全国成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基地主持人,先后有8批次9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在其工作室培训。“尤丽娜名园长工作室”所在的奉贤区是人口导入区,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奇缺,尤丽娜园长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这两年带教出十名骨干园长。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从高中学段的数学教学改革教研辐射到整个基础教育学段,所开发的作业分层设计方法已在整个长宁区推广。
    三、工作打算
    目前,本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劳模精神的进一步弘扬,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创新和优化细化。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持续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据此,市教育工会将在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办法,助力优化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学习交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氛围。研究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常态化的资助方式,规范和完善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鼓励劳模创新工作室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等。同时,督促各基层工会组织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共同把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教育系统共有五十余名教育工作者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为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教育工会将适时启动新一轮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命名第二批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进一步引导系统广大教职工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中、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让更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所在单位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激励劳模和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奉献。
(上海市教育工会)
 
点赞数: 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