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6 星期五
 
 
 
 
您的位置:资料中心>重要文件
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委会2011年工作报告
2012-01-09 来源:本站原创

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委会2011年工作报告
(经上海市教育工会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夏玲英
各位委员,各位主席:
2011年是实施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和上海“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之年。
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大力推进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突出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全体委员和各高校、区县及直属工会的共同努力下,“三个维护”、“四项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现在,我受上海市教育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2011年常委会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关于2011年的工作总结
一、围绕大局全局,推进教师素质工程建设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建党90周年和教育“十二五”规划起步年这两个主题,本会下发了《关于开展“上海教师跟党走,创新转型当先锋”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上海市教育系统2011年“校园新星”评选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各级工会开展了各类岗位竞赛和各类先进的评选,特别是 “校园新星”评选活动,为全市众多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中青年教职工提供了展示平台。活动自5月启动后,各单位纷纷通过举行擂台赛、交流评审等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经评比,50位同志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2011年“校园新星”光荣称号; 62位同志获得提名奖。还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荣获了所在学校、区县、单位的“校园新星”。
2开展“坚定跟党走,建功十二五”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向市总工会推荐报送教育系统“职工素质工程优秀品牌项目”;做好教育系统十二五规划讲座专家的征集上报工作,推荐各学科知名教授、专家25名,为构建全市专家库做出贡献。二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经本会推荐,音乐学院刘英、上海交大王如竹、浦东新区王英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的称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理工黄晨分别获得上海市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分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本会还授予复旦物理系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等61个集体上海市“教育先锋号”荣誉称号。此外,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系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上海大学后勤集团饮服中心、二工大物业中心大楼管理部荣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华东理工田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音乐学院刘英、应用技术学院周小理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华东理工、电力学院获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三是在教育系统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1周年暨先进表彰大会上,表彰了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五一巾帼标兵、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及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心系女职工好领导、优秀妇女工作者等,还开展了第八届模范佳侣评选工作。
3、组织劳模交流,展示劳模风采。举行“薪火相传,群星璀璨--”——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校园新星座谈会。来自全市近百名劳模和首届“校园新星”获得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上,6位劳模和优青先后发言。他们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交流、畅谈。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与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进一步营造“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本会对教育系统劳模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进行换届,由33位理事和17名常务理事组成了第三届理事会。本会进一步加强了劳模工作,增加了经费投入,建立了劳模档案库,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形成了市、区县(高校)两级劳模工作运行机制,发挥了品牌效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推进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和女优青联谊会的机制建设。二是以联谊会为平台,积极推动青年教师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向市职工技协报送18个项目参加“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获奖颇丰。三是组织优青暑期赴都江堰学习考察,探访“5·12”震后重建规划项目。四是成功举办主题为“创新、交流、提升、发展”的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2011年年会。青年教师们分别以“自然保护的创新机制”等为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女工委和妇工委还举班了“创新、低碳、发展——上海女教授论坛”。五是资助优秀青年女教师成长。为帮助优秀青年女教师健康发展,2011年市教育妇工委和女工委为40岁以下优秀青年女教师发放成才资助金共10.11万元,共126人次获得资助。六是举行了“上海青年教师第十次牵手联谊活动”,来自上海32所高校、3个直属单位和2个区的220余位单身青年教职工参加,为其交流和交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七是举行“教苑之爱——2011上海教师玫瑰婚典”活动, 15对新婚青年教师、3对模范佳侣和新人100多人出席婚典活动。
5、丰富教工业余文化生活。本会成功举办了“上海教师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上海教师文艺汇演。上半年在东北片高校、西南片高校、区县片、直属单位片分别组织了文艺汇演,参演节目达到近90个。五月份,本会又在戏剧学院的承办下成功举行了“上海教师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上海教师文艺汇演。演出气势磅礴,激情洋溢。不仅展示了上海教师多姿多彩、多才多艺的精神风貌,更是体现了人民教师爱党敬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为此本会荣获了市总工会授予的“第五届上海市‘五一文化奖’”。
二、突出重点关键,深化校务公开民主建设
1、召开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会。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上海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会,总结和交流经验,研究和部署新形势下重点推进校务公开的工作。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王晓龙、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总副主席周志军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交通大学、华东理工、海事大学、电力学院、徐汇区教育局等5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中医大、建桥学院等作了书面交流。
2、制定下发有关加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主要文件。本会协助市教卫党委、市教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意见(试行)》两份文件,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提高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水平。至此,本市已形成了大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配套体系。
3、开展学习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活动。本会集中开展学习宣传,努力营造贯彻落实《条例》的良好氛围。将3月份定为“《条例》学习宣传月”,并要求各级工会对本系统、本单位现有的教代会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加以补充、细化和完善,填补有关制度的空白点。各级工会举办《条例》专题学习班,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受到市总表扬,本会被评为条列知识竞赛组织单位奖。
4、创建教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活动本会经过开展民意测评和实地考核,推荐交大、外国语大学、工程大等3所高校参评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
5、开展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活动。本会以各高校以及各直属单位为范围,组织开展了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内容是: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进、运行情况以及主要经验和做法;教育系统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会后,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当前在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等。
三、优化特色品牌,扎实开展生活保障建设
1、不断拓展医疗保障工作。2011年市教育工会的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参加人数已达87250人。继去年华东理工率先在部属院校突破后,今年华师大、东华大学、外贸学院等工会都积极争取行政的支持,参加教师补充医保计划,今年还引进天安人寿,使广大参保教师得到更大的利益。本会组织各级工会持续稳定地参加市总工会三项保障计划和综合保障计划,今年再次被市总评选为先进单位,在帮困送暖、定向帮困、助学、一日捐、暑期送清凉等扎实推进、广受好评。
2、继续深化帮困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积极行动:高校工会帮扶8260人,金额411万元;区县教育工会帮扶20316人,金额989万元;市教育工会直接援助重大病人数247人,发放援助金98万元。本会以多种方式援助新疆、贵州等对口支援地区困难师生100余万元。
3、不断完善教职工休养机制今年教职工休息休养人数稳中有升,教师休养领导小组会同联合体旅行社,共安排了54条线路,直接组织了8400多教工参与。据统计,全市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教工休养活动,参加人数达到3万余人,做到了安全有序,根据反馈分析,总体情况反映良好。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党政工、劳模、优青、优妇、财务等七个特色休养团和300人双休日专列,也受到广泛好评。
4、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工作指导、义务法律咨询在教师节期间,继续开展义务法律咨询,聘请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法律专业的教授、律师进行义务咨询,同时开通网上和电话咨询,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法律义务援助。交大工会、上理工工会等在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工作方面,依法维权,化解矛盾,为学校和谐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5、举办第六届科学母爱论坛市教育系统妇工委、女工委和女优青联谊会举行了“献给母亲的爱——第六届科学母爱论坛”,以母爱为主题、科学为载体、歌声为纽带,聆听了华师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教育工会领导的发言。
四、提升能力水平,加强教育工会自身建设
1、创建先进组织。继华师大、上海交大、徐汇区教育工会之后,今年电力学院、闵行和虹口区教育工会光荣获进入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行列。日前,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复旦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上海市教育工会、杨浦区教育工会、奉贤区教育工会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称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王祥兴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分管工会的市教卫党委杜慧芳副书记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友”称号。
2、加强干部培训。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工会干部队伍和工会组织,本会集中举办了工会干部培训班。高校,区县和直属工会主席、妇女干部以及本会机关干部160余人参加了培训。内容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全国“两会”精神和民生问题,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介绍,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解读分析以及2011年工会工作的切入点,中国传统道德、制度与社会和谐以及“怎样当好工会干部”进行了专题交流,以及组织部分学员分赴京、津、陕、皖参观和考察。从而使工会干部、妇女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民主与法制意识,丰富了人文知识,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3、开展专项调研。上半年,在各高校、区县积极开展了劳务派遣制职工用工和入会建会工作调研。15721名劳务派遣制职工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全系统近47%劳务派遣工加入了工会组织,其中高校达到了60.8%。本次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向上级工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4、加强理论研究一是开展2010-2011年度教育工会工作调研暨论文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58篇,评审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7篇、入围奖14篇。上海交大、上海大学、上海理工、海洋大学等四篇论文,分获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十一届优秀调研成果和论文大奖,本会被评为“优秀调研组织单位”。二是征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海洋大学、海事大学、上海理工、上海大学工会等撰写的论文已经上报市总和全总;三是女工委协同妇工委积极开展主题为“提高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凝聚力、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的征文活动。外国语大学妇委会等十二篇优秀论文进行了交流评选。
5、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和财务检查指导。为使教育系统各级工会干部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本会举行了《中国工会审计条例》专题培训活动,并对16家高校和直属工会进行了经费审查和财务检查指导,在财务会议上做了分析反馈。
6加强媒体联系与新闻宣传。教师节期间,《劳动报》、《东方教育时报》对各单位开展“校园新星”评选工作进行跟踪报道,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并对首届“校园新星”进行彩色专版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电视台在“七一”前夕播放了“上海教师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实况,为党的生日奉上了广大教师的深情献礼。本会还约请新闻媒体对市教育工会及下属工会的特色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新闻宣传,扩大了教育工会整体形象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部分: 2012年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要点
2012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市教育工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会议精神为主线,在市教卫党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沪委发〔2011〕为22号)为契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念决心,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开展职工群众工作,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做好工会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清形势,自觉提升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工会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自觉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作为自己的职责。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承的主体,在引领社会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中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各级教育工会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战略目标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刻领会建设文化强国对教育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深刻领会落实全会精神与做好工会工作的关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教职工,以教育系统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智力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与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各级教育工会引导和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要进一步推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发挥人民教师的引领表率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三要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工会网站、报刊、教工活动中心等的作用,发挥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女教授联谊会和劳模联谊会的作用,组织教职工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性文化传承创新活动。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各级教育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职工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本,大力推进教职工文化建设,维护教职工精神文化权益,促进广大教职工全面发展,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体面劳动。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开拓更多的学习与活动平台,提升教工活动中心建设水平,利用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在更好满足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教职工精神世界、增强教职工精神力量的同时,着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增强广大教职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意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凝聚到贯彻落实上海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上来。为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着力”,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二、抓全面,抓关键,抓重点,抓实效,组织和动员广大教职工当好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
建设教职工满意的和谐校园,是各级党政和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工会作为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要自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协助党政制定创建规划,健全创建机制,培育创建典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在创建中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员工办好学校,营造教师队伍和谐发展、育人环境和谐舒畅、劳动关系和谐平稳的良好环境。
第一,进一步推进以师德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1、以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崇高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教职工。教育系统各个时期涌现的一大批劳动模范,以实际行动铸就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充分展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风采。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使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努力用劳模先进思想、模范行为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挥教职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提升劳模管理水平,建设“劳模之家”。发挥劳模的人才资源优势,创建以劳模命名的劳模工作室。要健全劳模管理体制,实行劳模信息化动态管理,加强劳模协会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劳模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维护、自我服务的作用。各单位工会都要建立“劳模信息库”,建立服务劳模的保障机制。当前,认真做好劳模“三金”发放和管理,定期组织劳模体检、休息休养活动。
2、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进师德建设,要创新平台,推动以提高师德师风为目标的优秀品牌建设,促进“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社会氛围的形成。通过开展“校训指引我成长”主题征文与朗诵活动、首届校园新星发展与成才的追踪调研活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和建功立业劳动竞赛评选活动、教育系统模范佳侣和巾帼文明岗评选,以及“教育先锋号”的创建活动等,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要广泛学习和宣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意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构筑教师的心灵底色,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3、坚持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关心教职工的发展。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要从人文环境、进修、培训、晋级,以及子女入学入托、保障性住房、收入待遇等多方面关心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继续开展新职工上岗培训、入师教育、入会教育,做好“优秀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牵手联谊活动”等各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要以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优秀女青年教师联谊会的建设及其各项活动为载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平台。
第二,以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检查位抓手,从机制上保障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
和谐的校园,必然是充满民主氛围的校园。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认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职工与学校的劳动关系、各种利益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既为学校实现民主管理和教职工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增加了教职工民主权利可能被削弱和侵害的可能性。教育系统高知识、高层次人才聚集,广大教职工既有较强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又具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能力,学校的决策只有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富有成效地实施,才能实现决策方式从传统经验决策型向现代民主科学决策型转变。当前,各级工会要努力做好:
1、努力推进构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要继续贯彻市教卫党委《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2011]81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11]82号)精神,协同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校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教代会监督考核评价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探索校务公开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公开制度相结合的做法。
2、加大调研力度,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代会条例》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进一步了解各单位贯彻《上海市职代会条例》以及教育系统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会精神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实现与《上海市职代会条例》的完全接轨。要组织学习贯彻即将颁布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从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出发,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提升二级学院和部门教代会制度建设水平,让广大教职工更直接感受合法权益的保障与落实。要不断探索总结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充实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3、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创新民主管理手段,提高教代会运行质量。要加强教职工代表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积极探索教职工代表联系教职工制度、通报工作和述职制度,接受教职工群众评议监督。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有序推进和规范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将教代会的民主评议与上级领导部门的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代会闭会期间日常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巡视检查、质量评估制度,做好教代会专门工作机构对口参与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教代会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教代会会议、表决、提案工作等程序。
第三,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工会组织的服务与保障工作。
劳动关系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民生问题,把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好,让广大教职工在一个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自觉为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1、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能否建立和确保劳动关系和谐,重要的是形成机制和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当前,教育系统面临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以及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各项改革与调整,既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多种用工制度下的劳动关系矛盾将日益呈现长期性、多发性的发展态势。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找准工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坚持聚焦“民生、民意、民主”,促进“共建、共享、共赢”;要坚持畅通渠道,倾听民声,做到有所应、有所帮;要坚持疏导、协调与解困,引导职工在工会组织下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教职工队伍发展中的不平衡现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要义,努力解决好广大教职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继续推进市教育系统补充医疗保障计划的落实。补充医保计划要争取地方高校实现全覆盖,部属院校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大对教职工帮困金的投入,做大做强帮困基金,不断加大帮困力度,做到应帮尽帮无遗漏。对患重大病的教职工且家庭收入低的定帮对象,要定期上门慰问帮助解决困难。市教育工会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万元投入一级帮困金,并逐步扩大帮困对象的范围。要提高体检质量,保证体检制度的执行,有条件的单位要率先做到一年一次的教职工体检。要特别关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领军人才的高质量体检,在时间和项目等各方面的安排上尽可能满足需要。
3、加强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指导。各级工会都要把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依法维护、依法调解,实现缓冲矛盾、化解矛盾,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市教育工会将加强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指导,通过政策法规宣讲、典型案例剖析交流等,提高各级工会干部在释疑解惑、矛盾调解、各方利益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4、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政策引导、心理服务等工作机制。要针对教育系统教职工对法律、法规、政策的需求,举办各种形式的咨询活动。要根据女教职工成长的特点,重点推进女教师成长、保障女教教特殊权益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形成和实施。当前,要切实关心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针对不同层面出现的紧张、浮躁等情绪等,充分利用本系统的师资资源,通过讲座、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有效疏导。
5、继续做好教职工休息休养工作。要精心组织休息休养活动,并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要特别优先安排在教学科研一线岗位的骨干教师、先进教师和劳动模范参加休养和度假活动,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要积极宣传工会举办休息休养的意义,发挥组织优势,用好休养工作的载体,交流休养活动经验,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把深受教职工欢迎的实事做实做好做优。
6、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教职工文体健身意识。做大做强教职工文化品牌,加强教工活动中心建设,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振兴中华读书系列活动,抓好文化体育协会建设。要突出各项活动的参与率,突出大众化、普及化,让教职工群众在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中得到发展,发挥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精神调剂、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团结凝聚等社会功能。要精心办好第七届教工运动会,突出“隆重、简朴、活泼、精彩”,重在参与,重在推广开展群众体育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征集和编印《上海市教育系统职工健身方法撷英》。
三、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思考型、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
1、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加强组织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组织工会干部专题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引导各级工会干部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广大教职工群众的能力。要创新工作制度,加强对民办院校、教委直属单位和区县教育工会工作的分类指导,探索公办与民办院校工会之间的“结对”,实现“结对同行,同步提高”。各级工会干部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运实践;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用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面、更扎实的专业能力,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
2、深化“教工之家”、“妇女之家”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建家”要在“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品牌特色、突出重点工作,改善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水平”上下功夫。工作重点放在民办高校、教委直属单位以及公办高校的部门工会建设。“建家”要突出依法维护教职工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全面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评选先进“教工之家”、“模范教工小家”、“妇女之家”要突出创建过程与创建成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制定规定。
3、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要以“两个普遍”为指导,在工会组建“全覆盖”的基础上,有效把职工入会同增强会员意识、促进规范运转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要深入研究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在代表和服务广大教职员工和指导下级工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直接服务基层和联系职工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工会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
4、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要为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经验支撑和典型引领。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工会干部的研究潜力,突出研究和探索工会如何参与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的培养,促进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发展;突出研究和探索《劳动合同法》框架下非在编人员的入会、经费和待遇三落实问题;突出研究和探索在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中教职工利益诉求、权益保护的有效性;突出研究在读研究生的入会及相关工作。同时,做好《2010-2011年度工会工作调研优秀论文专刊》编印工作,启动2012-2013年度教育工会工作调研暨论文征集、评选工作。
5、加强教育工会机关建设。要拓展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和干实事型的工会组织。要健全支持基层工会的机制,从制度上经费上提升基层工会活力。要加强工会网站建设,改进网站信息报道工作,提高信息质量。要提高工作实效,减少繁琐环节,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要按照《工会法》要求做好经费的收缴工作,管好、用好经费。要积极拓展工会的国际交流,为在国际工运舞台上宣传中国工会、树立中国工会形象多做贡献。
2012年即将到来,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新的一年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卫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推进建设劳动关系和谐教职工满意的学校作出新更大的贡献!
 
点赞数: 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