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0 星期一
 
 
 
 
您的位置:宣教文体>青年教师风采
中青年专家班学员赴云南进行社会考察
2005-10-09 来源:本站原创

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青年专家班学员赴云南进行社会考察

7月27日,上海市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三项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一行33人组团赴云南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考察。考察团途经昆明、保山、腾冲、梁间、瑞丽六个县市。先后考察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腾冲县益群中学、腾冲县双海乡海口二完小、梁河县盲芒东镇邦别完小等学校,先后与梁河县党政领导、瑞丽县工商界人士开展了座谈。考察团还游览了艾思奇故居、国殇墓园、中缅友谊街、滇池等地。学员普遍反映,考察的收获是巨大的,进步是明显的,“尤其对一些长期在国外求学和工作的海外学者而言,补上了一堂十分及时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一、加深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充分认识了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性和紧迫性

1、对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方经济有了不一定的了解。7月30日,考察团来到了云南德宏自治州梁河县,与当地党政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交流,学员了解到,梁河县人口16万,少数民族5.2万,占总人口32.8%。梁河县以农业为主,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财政收入2447万元,但财政支出1.6亿元,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或省财政转款支付弥补。梁河县目前还有绝对贫困人口3.8万元,占总人口24%。导致梁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低的原因:(1)山地面积大;(2)地质灾害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3)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4)国有企业亏损严重;(5)投资不足,基础设施绝差。类似梁河县的情况,学员们沿途所见所闻不少,由此可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通过考察,学员一致认为,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非常有必要,这对缩小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

2、对云南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7月27日,考察团一行来到昆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60年多年前,日寇寝我中华,吞我山河,迫使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的师生坚持办学,坚持学习,体现我国知识分子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气概。学员们还参观昆明革命运动纪念馆。复旦大学孙立坚学员说:“李云朴、闻一多等爱国知识分子为民族大义英勇献身的壮举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7月29日,考察团一行来到了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参观了华侨聚居地—和顺侨乡、艾思奇故居、滇西抗战纪念馆、抗战烈士墓地—国殇墓园等地。通过学习考察,学员们了解到,滇西尽管地处边陲,崇山峻岭,少数民族众多,但在60年前的抗战时期,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与中国军队一起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战斗,最终全歼日寇,显示了中国民族不畏强暴、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3、对云南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腾冲县、梁河县的一所中学,二所小学。在梁河县与县教育的领导进行了座谈。通过考察座谈,了解云南有的地方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主要表现:(1)教育经费短缺,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除此以外,所剩无几;(2)教学设施简陋。考察团所到中小学,除了一所中学有幢较好的综合楼外,其它校舍都很陈旧,有的甚至破旧不堪。不仅校舍陈旧,必要的教学设施也没有;(3)高素质教师缺乏。在一所中学,了解到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只占三分之一,而且英语教学能力差。二所小学教师大专生几乎没有,而且教师缺少在职培训,知识老化。缺乏高素质教师的原因:(1)大学毕业生不愿来落后地方任教,包括家乡出去的大学生。当地有句俗话“大学生宁愿到北京抄水表,不愿回家乡当公务员”。(2)好的教师流到东部地区谋求再发展,致使当地高素质教师缺乏。

二、对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民族问题无小事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复旦大学文博系杨志刚学员二十年前去过云南,他讲“当时昆明第一高楼是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当时的畹町有一批人专门贩卖国外的旧衣服,当时的农村生活水平很差,现在与过去相比较,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察团来到我边疆城市瑞丽,与当地工商界人士交谈时了解到,缅甸人民非常喜欢中国商品。瑞丽由于发展了边贸,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人民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中国人在缅甸人心中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缅甸姑娘嫁中国小伙情况也多了起来。所有这些归结于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坚持抓发展。云南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状况,提高了中国和云南的国际地位。学员们认为,今后,云南要始终如一、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海外贸学院黄玮学员认为,云南要充分利用东盟“10+3”模式、大湄公河开发计划和云南在东南亚的独特优势,加紧发展云南的经济,探索出西部开发的一条成功途径。

2、人才是第一资源。学员们普遍感受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之所以落后,关键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经济发展缺少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发展缺乏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第一资源,云南要发展,关键还是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针对云南一些地方片面抓应试教育的情况,有的学员提出自己的见解。上海社科院包亚明学员提出:“要妥善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试教育无疑可以多培养出几个大学生,但应试教育往往会使培养出来的人缺乏长远的竞争能力,而且也不利于本地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包亚明学员提出:“要积极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素质教育。”

3、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但是“民族关系是那样的和谐”,究其原因,是:“党的民族政策执行的非常好“。学员门在考察中了解到,云南中小学对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实行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如梁河县对阿昌族、德昂族子女入学实行全部免费。上海大学崔宜明学员认为,通过考察,“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对我党民族政策加深了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民族纠纷、冲突不断,老百姓备受折磨、痛苦,相比之下,我国人民应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三、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哲学这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意,把自己的教学、科研与当前改革开放火热的实践联系起来。

复旦大学陈广宏学员认为,“这次赴云南贫困地区考察,是贯彻、落实我党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一次富有意义与成效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学者来说,如何面向实际,从国情、世情出发来研究问题、探索规律,真正将自己的事业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及需补上的一课。

上海师范大学胡志民学员说:“云南之行使我认识到,缺乏对国情的了解特别是缺乏对欠发达的区情况的了解,往往是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以发地区的状况着眼,以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标准,以致于认识陷入误区,结论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调动各种认知器官去全方位感知社会,触摸现实,这样能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国情。

2.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着必须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国家,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职责和党员教师的基本要求。

云南的社会考察,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爱国热情,增强学员为人民为国家服务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许多学员为云南的发展献计献策。上海师范大学石书臣学员认为,“云南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三对矛盾。一是旅游业迅速发展与保护有限资源的矛盾;二是城镇发展较快与乡村缺乏发展思路的矛盾;三是人才紧缺与人才外流的矛盾。”

上海社科院曹泳鑫学员认为,“云南教育的落后,一是师资质量不高;而是教育经费缺乏。为此,第一,上海要加大教师支教的力度,多派一些好的教师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第二,上海可帮助云南落后地区发长职业教育,以提高云南青年就业竞争力。”

华东政法学院陈代波学员建议,“云南落后县市可选派一些干部到东部地区相应岗位挂职学习,时间为两年,所需经费由中央和东部地区提供。”

一些学员更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云南的发展作贡献。

同济大学杨卫、蔡麟和上海交通大学姚俭建三位学员建议,组织上海高校在职教师和干部开设讲座或开设关键课程。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德明学员更是对上海高校教师“教学援滇”提出具体设想。他建议,“每年寒暑假选派一部分高校教师赴滇培训当地中小学教师和干部,内容包括教学和管理两方面。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上海市教委和有关高校共同签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并在云南省教育厅登记备案,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

                                           宣教文体部

 
点赞数: 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