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9 星期五
 
 
 
 
您的位置:资料中心>重要文件
上海市教育工会(妇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
2021-03-09 来源:上海市教育工会

沪教工〔2021〕5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围绕开好局、起好步,市教育工会(妇工委)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谋划好教育工会系统“十四五”规划,构建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工会工作新格局,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更好地团结、引领、联系、服务30余万教职工,为“加快建成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建功立业。


(一)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责任担当

组织和发动教育系统各级工会、妇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牢政治方向,履行政治责任,增强政治意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系统工会工作中落地生根。以迎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精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教育工会(妇工委)系统广大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励全体工会、妇女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大平台作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职工以自己的人生出彩为实现教育强国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提高服务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党委负责、行政支持、工会推进、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中,发挥教育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育教育工会“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新的增长点。依托劳模协会,推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在总工会的指导下,加强协调与指导,充分发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劳模学院在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中的作用,支持探索符合学员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建立与重点产业、企业建立专业、岗位精准对接机制,扩大首批校企合作单位示范效应。围绕“技师+工程师”“教师+技师”队伍建设,鼓励相关院校开展“教育工匠杯”技术技能竞赛,全面提升“双师型”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3. 对接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活动联系广大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作用

继续开展“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职工志愿服务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教职工队伍中发扬光大。根据上海市对口支援的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的实际情况,持续深入开展帮扶慰问工作。一方面,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结对帮扶、消费扶贫等形式为对口地区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做出新的贡献;另一方面,在实体建家和慰问的基础上,将教育工会的两个品牌项目“法律援助”和“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对口地区,并进一步做好援边教师和干部的关爱工作。


(二)坚持和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德育教育之魂

4. 开展“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家国情怀

制定系统工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引导基层工会和广大教职工会员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举办上海教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题文艺汇演,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以良好的渗透性、活泼多样性和教育的生动性,展示上海教师爱党敬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编印《艺海扬帆——上海教育系统百名书画名师作品集》,展示上海教师书法、板书、钢笔字、中国画、篆刻等优秀作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感染人。

5.深化具有教育工会特色的榜样引领模式,引导基层工会参与“大德育”工作

组织开展“五一”系列、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各类先进评选表彰工作,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对既有的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检查和自查工作,推动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不断创建、发展,扩大覆盖面。整合电视、纸媒、新媒体,多渠道开展劳动模范等先进教师个人(集体)事迹和精神的宣传,组织编拍第七批“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在教育系统形成“比学赶超”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6. 不断健全教育系统群众性宣教文体活动机制

总结疫情期间线上课程、知识竞赛等好的经验做法,打造教育系统职工文化新品牌,提升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转换动能。落实教职工健康促进行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市教育工会、基层工会、文体协会、教职工个人四个层面立体式的组织模式优势,引领教职工健康生活新风尚。举办第九届上海市教工运动会,根据疫情常态化要求,合理安排本年度各比赛项目,提高影响力,扩大参与度。指导并依托各单项文体协会规范有序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群众性文体赛事和活动,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并体验文体活动的乐趣,提升教职工队伍整体的身心健康。

(三)坚持和发挥教职工主力军作用制度,引导教职工建功“十四五”

7.全力以赴做好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承办工作,搭建全国性高水平展示交流舞台

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全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上海市教育工会的工作优势,全力以赴承办好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办赛充分展示上海基础教育质量与现代化水平,推动青教赛成为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普遍向往的成长、成才的平台。

8.积极做好第四届上海基础教育青教赛组织工作,引导广大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立师德 铸师魂”

深入开展第四届上海基础教育青教赛。不断精进组织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提前谋划,提前布置,培训先行,送教上门。以“促进上海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鲜明导向凝聚合力,提升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激发基础教育广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使命,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人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推动中小学学科德育工作,助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9.探索举办第二届上海高校艺教赛,不断创新建功立业活动

对接创新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和上海艺术设计之都建设,在成功举办首届上海高校艺术与设计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基础上,举办第二届上海高校艺教赛,不断总结经验,在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上继续探索,持续推动高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校艺术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

10. 推进各类高新科技项目立功竞赛,搭建新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领域,动员教职工认真发掘、遴选优质项目,推荐参评各类高新科技产业项目评选和主题立功竞赛活动,搭建教育系统科技创新展示与交流平台,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展示与交流平台。办好第八届上海教师“三笔字”、中国画大赛,开展教工书画培训,助力“教师教育”,不断提高上海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文化素养。

(四)坚持和完善权益保障制度,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深化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完善落实高校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领导制度,推进落实民办高校和直属单位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督促做好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审议。做好高校二级教代会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调研,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高校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的落实与健全,提高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水平,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一线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2.深化教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提升教职工全方位帮扶救助体系

着眼提高教职工生活品质、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旗帜鲜明做好互助保障工作,做实做细服务职工工作,不断健全联系广泛、服务教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当好教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发挥教育工会组织优势,统筹协调全系统补充医疗保障工作,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查漏洞、补短板,推动此项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减轻广大教职工就医经济负担。扎实做好维权服务和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教师信息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对接、精准帮扶。优化教育工会实事项目,以实事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切实解决好广大教职工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开展教职工暑期疗休养工作,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拓上海教育系统扶贫休养线路,探索“振兴+休养”模式。

13. 做优做强 “两个中心”服务品牌,为各级各类教师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始终以关爱教师、服务教师为使命,做优做强教师法律援助中心和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品牌项目。深入基层、深入教职工开展法治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一线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女性教职工、非在编教职工的学法、心理需求。进一步拓展组织体系,完善咨询网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创优水平,不断增强教职工群众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养和心理素质,缓解心理困扰,避免和克服职业倦怠,减轻职业压力。

(五)坚持和深化工会组织体系建设, 进一步夯实教育系统工会工作的基础

14. 狠抓基层工会建设,激发基层组织动力活力

贯彻落实《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条例》,督促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指导基层单位工会委员会成立、换届选举及领导班子成员调整,持续完善基层工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开展模范教工之家、模范教工小家评选为抓手,展示基层“建家”新成果。举办线上2020年度受会员欢迎的活动案例及组织建设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妇女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拓展思路,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

15. 持续关心非在编教职工队伍,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

做好非在编教职工入会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吸收到工会中来。继续重视非在编教职工群体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就业形式的教职工组织吸引到工会中来;主动做好服务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创新工作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让非在编教职工真正融入工会组织的大家庭。

(六)坚持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用心服务女教职工成长成才

16. 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领广大女教职工巾帼建功

组织开展上海市、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个人等评选表彰工作,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活动,引领上海女教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岗位建功。举办上海女教授主题创新论坛、优秀青年女教师主题发展论坛,充分发挥女教授联谊会、女优青联谊会的示范引领作用。

17. 关注女教职工多方需求,维护各项合法权益,全方位推进妇女工作品牌化建设

持续推进“优秀青年女教师成才资助金”、“玫瑰花苑联谊活动”等妇女工作品牌化建设。升级教育系统妈咪小屋、妇女之家,积极提升多元功能,满足女教职工多阶段需求。六一节期间组织大型教师家庭亲子主题教育活动等,为青年教师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服务。探索高校女教师“心驿站”心理关怀模式,关注女教职工身心健康。

18.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妇女工作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市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市教育系统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适时成立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研究中心,建立课题发布、成果研讨交流应用制度。修订编印《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实务手册》,更好地指导工作。

19. 关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女大学生成长成才

围绕三全育人,关注女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 举办专题授课、主题讲座、工作坊、见习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和培育青年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在市妇联的领导下,持续推进“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进校园”、女大学生“职飞海鸥计划”等项目,引领女大学生勇于创新、砥砺前行。


(七)坚持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工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 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建立完整的教育工会机关运行管理内控体系,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标准、信息管理系统,“控”风险,“梳”流程,“破”难点,、通过内控建设更好锻长板、补短板,夯实教育工会治理基础,提高治理能力,并为在教育系统基层工会全面推行内控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1. 全面推进市级“教工之家”建设,开创教育工会工作新局面

推进教育会堂维修改建项目,在现有建筑基础上进行功能与空间的有序重组和拓展,调整需求、改造升级、拓展内涵,使“家”成为密切教卫党委与广大教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新的桥梁纽带,不断满足教职工学习提升、维权求助、沟通交流、全面发展的向往需求,使教职工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2. 完善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常态化调研机制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教职工队伍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上海市加大优秀青年教师和“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着力破解包括此类人员在内的教职工群众关心关切的意愿和呼声。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工作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工会内外理论研究骨干、工会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注重发挥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作用。对接市工人运动研究会要求,规范市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强化学术研究交流功能,强化调查研究实践应用,把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实工会系统的“参谋部”“智囊团”“思想库”。

23. 加强指导、培训与审计,提高各级工会经费使用绩效

全面贯彻《上海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针对本级工会和基层工会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制定实施新一轮高校经费收缴考核标准和教工之家建设专项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各级工会经费使用绩效,确保依法足额收缴工会经费,确保工会经费向基层工会倾斜,确保教工之家建设经费向民办高校工会倾斜,扩大工会活动受益面,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市总工会关于“四位一体”经审体系建设要求,强化经费审计工作,严格审查工会经费使用情况,健全系统工作内审计机制。

继续做好教育工会对外交流、档案、信访、统计、年鉴等各项工作。


 
点赞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