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3 星期一
 
 
|组织民管
 
 
 
您的位置:组织民管>组织建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10-01-05 来源:本站原创

凝聚教职工   实现新跨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会在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学校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教职工和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相结合,突出维权职能,深化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努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自身建设,为学校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学实活动为契机,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工会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学习实践活动计划,深入开展学习调研活动,积极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花大力气协助学校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1、抓好三个环节来开展工会干部自身的学实活动

校工会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习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突出重点,根据党委统一部署,认真抓好三个环节:

在学习调研阶段,组织工会党员干部听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报告,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材料。为了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工会组织全体干部前往上海大学学习考察,就高校工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工会工作进行学习调研。

在分析检查阶段,紧密联系工会工作实际,查找在推进工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在整改落实阶段,校工会以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组织协调工作。为了使工会工作更加规范化,工会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废止6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对5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为了深入推进民主管理工作,新立2个规章制度。

2、配合学校党委,推进学实活动民生工程抓落实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工会把配合学校推进民生工作作为实践载体,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先后召开四次民生工作调研会、两次退休老同志代表座谈会和八次退休党支部组织生活和推进会,了解教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

在调研会上,青年教师代表、第四届教代会生活福利委员会全体成员踊跃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教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会听取大家发言。同时,校工会还通过开展个人访谈的形式,了解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结合教代会提案工作,为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立13+12项实事工程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推进会上,工会邀请校办等十个职能处室负责人就涉及本部门承办的教职工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做了说明。会议就各职能处室的解决方案要尽快抓落实,要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让教职工的呼声得到及时的、满意的回应达成共识。

在实事工程办理过程中,校工会还主持了学实活动专项工作研究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实事工程推进情况,并对进一步推进的措施进行集体研究。在各部门努力下,解决了教师宿舍装空调、群体活动长效机制建立、13路车站建设阳光雨篷、开设教育超市、提高教职工体检质量、退休教职工房改等诸多实事的落实,赢得了教职工们的欢迎和赞誉。 

二、以教代会为主渠道,民主管理深入发展

1、认真履行教代会工作机构职责,筹备和组织召开四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工会精心筹备和认真召开校四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起到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人心的作用,为学校在新的一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大力加强提案工作,了解民生,汇聚民智。四届二次教代会共收到有效提案29份,为历届教代会之最,提案内容涉及民生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校园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校工会通过推进会等形式对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使提案“案案有落实,件件有交代”。最终提案人对提案处理情况的满意率达84.2%

3、制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推进二级教代会规范化、制度化。校工会起草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该《办法》经四届二次教代会表决通过。《办法》对我校二级教代会从程序到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必将对我校二级教代会的制度化、对我校民主管理向纵深推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做好日常民主管理工作,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常态化。校工会作为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日常组织机构,担负着传递民声、表达民意、沟通民情、维护教职工政治权益的重要职责。工会努力探索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主席团及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广开言路、建言献策,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和规范化。

5、大力推进二级民主管理,二级教代会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各学院(部门)都制定了民主管理制度,所有二级学院(部门)都坚持每年召开二级教代会,二级民主管理制度已在我校得到建立和健全,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学院(部门)二级教代会程序规范、议程充实完整,票决制正在更多的部门推广,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正在稳步推进,二级教代会的会议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三、以师德活动为载体,素质工程扎实推进

工会通过组织富有内涵、受到教职工欢迎的各类活动来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职工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让他们在推进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实践中担当重任逐步夯实基础。

1、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优良师德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校工会分别进行了上海市“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百位优秀女教师”、上海市和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文明岗”、上海市教育系统“教育先锋号”、上海市教育系统先“模范教工小家”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推荐评选活动。通过三八妇女节表彰市“三八红旗手”、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和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等先进个人和集体;举办 “表彰巾帼楷模,弘扬师德师风”女性风采摄影图片展等活动来用身边的典型来激励广大教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教书育人,对我校的师德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精心组织诗散文朗诵比赛、双语演讲比赛,促进交流提升

校工会在2009年上半年举办了教师为世博添光彩,教育让城市更美好”——2009年教师诗(散文)朗诵比赛,16各部门的25位选手以自己独创的作品,热情讴歌了工程大教工喜迎上海世博会的真挚感情;在“走近世博,相约世博——青年教师迎世博双语演讲比赛”中,数十名青年教师在激烈的比赛中给我们带来了青年工程大人的风采。

这些活动,既为教职工展示风采搭建平台,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激励,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由我校工会推荐、我校教师诗(散文)朗诵比赛冠军、高职学院宫威、张海燕在市教育工会2009年教师诗(散文)朗诵比赛决赛中荣获银奖。

3、组织开展“颂祖国、迎世博、赞师德”系列活动,将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2009年,我们迎来了建国60周年和第二十五个教师节。为做好这两个节日的庆祝活动,把讴歌师德、祝福祖国、唱响世博有机结合起来,校工会将庆祝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颂祖国、迎世博、赞师德”。这一主题鲜明、高雅,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教育意义和吸引力。

主题庆祝活动的实践载体分为两个层面,即由校工会牵头组织的全校性活动和各部门工会分别开展的庆祝活动。

校工会举办庆祝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一大批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业绩突出的教职工受到表彰;9月下旬组织教职工参加我校迎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校工会妇工委组织召开了“与祖国繁荣同行、与教育发展同步”——女教授、女干部喜迎建国60周年座谈会;《我爱我的祖国》教工摄影作品比赛及展览;“迎国庆校教工乒乓球友谊赛”,这些活动吸引了数千人次教职工踊跃参加。

在学院层面上,校工会充分激励、调动整个基层的积极性,实现了“全校总动员,全体总参与”。各部门工会紧扣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世博向我走来”主题演讲;“我爱祖国”接歌比赛;“爱我中华,红色经典唱响校园”歌咏比赛;世博知识竞赛、交谊舞会、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我与祖国共成长”座谈会、观看《建国大业》等3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颂祖国、迎世博、赞师德”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为教职工沟通交流、展示才艺搭建了平台,激发了教职工巨大的爱国热情,营造了浓郁的世博氛围,彰显了师德风采,对于凝聚教工人心,抒发真挚情怀,弘扬高尚师德,歌颂中华富强,共同实现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4、精心设计、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教工群体活动,让教工的身心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

校工会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不断植入教工的内心深处,精心设计、广泛发动,吸引广大教职工踊跃参与到群体锻炼活动中来,同时也探索建立健全群体活动长效机制,推动解决了落实学实活动中教工对更多群体活动的要求。

在校运动会中,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参加入场式方阵及广播操展示,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校工会组织了580多人次教职工参加教工趣味赛项目的比赛。

教工社团如足球、羽毛球协会等,坚持常态化、制度化运转,通过在校园网上公示活动时间、地点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参与。今年,由众多教工篮球爱好者适时组建了教工篮球协会。

四、以服务教工为根本,维权保障凝聚人心

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职能,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想教职工之所想、急教职工之所急,把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好,做教职工利益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维护人。

1、构筑完备的教职工补充医疗保障体系。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校工会共为全校2668人次教职工办理五项补充医疗保险,减轻了教职工的医疗负担,办理住院理赔53人次,理赔金额6.4万元。工会退管会为1097名退休教职工办理了《退休教职工住院互助保障》,金额达12万余元;办理退休教职工住院互助保障理赔947人次,金额近9.5万元。

2、坚持“十关心、十必访”,日常关爱,常抓不懈。“十关心、十必访”是我校工会坚持数年的关心慰问教职工的日常工作。本年度,校工会通过各种形式共关心慰问教职工259人次,总金额达 4.3万元。工会退管会共关心慰问退休教职工、探望病人、重病困难补助329人次,总金额达12.5万元。

3、帮困基金会会员数稳步增长,帮困补助标准全面提高。经过校工会大力宣传和各部门工会的积极配合,基金会入会人数稳步增长,今年新增会员183人,累积入会率达到 94%。为了使困难教职工得到更多关爱,基金会提高了帮困标准,单项日常慰问金额最高达3000元。全年共帮助困难教职工87人次,帮困金额8.2万元,争取市教育工会重大病援助金2.9万元,帮困助学金800元,申请市总工会特种重病保障金3万元。

4、关注教职工购房资金困难问题,举办贷款咨询会。近年来,一些教职工在落户松江的过程中,遇到了购房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帮助教职工解决这一问题,校工会邀请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为我校有贷款需求的教职工讲解有关贷款事项。

5、大幅提高防暑降温送清凉慰问标准。为了切实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校工会在6月组织防暑降温送清凉中,共向全校1424名教职工送上了一份经精心挑选的防暑降温慰问品。在今年的送清凉活动中,工会大幅增加了慰问标准,慰问总金额5.9万元,和去年相比,涨幅达180%,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6关爱下一代,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外地教师在加盟我校的过程中,往往为子女上学问题犯难。校工会急教职工之所急,积极与大学城服务办公室联系,为包括学校首次引进的东方学者等一批新进教师子女解决了入学入托事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校工会十分关爱教职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今年儿童节来临之际,共为406名教职工子女送去节日礼物,体现了工会对下一代的拳拳关爱之情。校工会还举行了迎六一、促成才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座谈会,邀请颇有育儿心得的教师,介绍了他们培养孩子的心得和经验。

7、以安全为中心,精心安排教职工暑期休养。今年我校共组织四个团共192名教职工人赴雁荡山、桂林、安徽九华山、云南参加了暑期休养。校工会对休养工作做了精心安排和部署,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针对今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特殊情况,校工会为各个休养团队配备了随团卫生员,保证了教职工能享受安全、舒适的休养活动,在休养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五、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开拓进取再创佳绩

1、积极推进学习型工会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王兆国同志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提高了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对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

2、专题培训业务知识,增强工会干部队工作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设一支教职工满意的工会干部队伍,校工会举办了工会干部培训会,进行民主管理、特色工作、工会理论研究等工作经验交流,进行工会组织工作、宣教文体工作、保障工作等日常工作讲座,对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大力开展教工小家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工小家建设,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校工会组织2007—2009年度校模范教工小家评选,经部门申报,并经校评审组评审、各部门互评,8个部门工会获得模范教工小家称号。申报评选过程全面展示和交流了我校教工小家建设成果。  

为贯彻落实学实活动的精神,体现民主、和谐、温馨、发展的建家理念,校工会下拨5.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各部门工会开展教工小家建设。

4、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提高工会干部理论水平。工会工作理论研讨活动中,工会干部们对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会工作、深化内涵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研究内容涵盖了和谐校园建设、民主管理工作、维护教职工权益以及青年教师成长等诸多方面。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篇文章推荐到市教育工会参评优秀论文,获得二等奖1个,另两篇均获入围奖,实现了“保三争二”的预定目标。

5、严格财务管理,坚持按章办事。校工会在财务活动中坚持收好、管好、用好每一笔经费,在迎接上海市教育工会财务审计检查中获得高分,得到了上级工会的肯定,为工会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

 
点赞数: 3330